哈尔滨银行 harbinbank

本网站支持IPv6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95537/4006095537   信用卡客服专线:4006695537
EN

【农村金融时报】和谐共富二十载 ——哈尔滨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来源: 作者:经济日报记者 倪伟龄 本报记者 刘海法 王仲斌 苏畅 阳爱姣 黄力辉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1日 点 击:

  情系家乡二十载,普惠金融润四方。6月1日,哈尔滨银行隆重发布“二十年二十件大事”,以此纪念成立20年来,哈尔滨银行在机构发展、业务开拓、战略转型、公司治理、人才培养、履行社会责任等重要进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性发展成果。

  “二十年二十件大事”中,不仅包括一度备受市场关注的不良资产剥离、异地开设分支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以及香港上市等大事,还包括哈尔滨银行在确立小额信贷核心战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重要事件,如在城商行中首家发放农户贷款、开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小额信贷技术输出等。另外,机构更名、入选中国银监会“城市商业银行领头羊计划”、发起设立中俄金融联盟、成立同佳岸慈善基金会等也入选其中。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据了解,20年间,哈尔滨银行资本金增长了48倍,资产总额增长了85倍,存贷款余额双增66倍;不良贷款比率从1997年的65%下降到现在的1.53%;净利润从最初年亏损7000万到如今年净利润49亿元;市场份额连续多年在哈尔滨市排名第一,2016年上缴税金超过38亿元,服务客户数量超过1800万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304.67亿元,较年初增长34.6亿元;服务哈尔滨市涉农贷款余额88.1亿元,较年初增长21.3亿元。其中,小额信贷余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677亿元,占全行客户贷款总额的比例达到83.2%,进一步凸显了哈尔滨银行不忘初心,坚持小额信贷核心战略,深入推动普惠金融事业发展的决心。

  恰逢哈尔滨银行成立20年之际,《农村金融时报》黑龙江金融服务“三农”调研组来到了哈尔滨银行,分享该行过去二十年的蝶变历程,共同期盼下一个二十年的辉煌。

  “作为国内首家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的城市商业银行,我行紧紧把握黑龙江省两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改革战略机遇,加强对新农村市场发展的研究以及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重点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涉农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有力支持了黑龙江省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哈尔滨银行董事长郭志文告诉记者。

  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离不开金融这个重要“推力”。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早在12年前即扮演了这个举足轻重的角色。2005年2月,哈尔滨银行为阿城市阿什河乡城建村周金学等5户农民发放了2.5万元贷款,在黑土地上播下了第一粒农贷的种子,这是中国城商行开办的第一笔农贷业务。

  “在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创新之路上,哈尔滨银行从未停歇。” 郭志文说,哈尔滨银行紧跟国家政策,先行先试,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把“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理念深深植根龙江大地。

  农村担保抵押问题是解决农村融资难的最大瓶颈,作为全国首家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的城商行,哈尔滨银行不断推动农村担保方式创新,唤醒农村“沉睡资产”。

  早在2013年起,哈尔滨银行围绕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发展思路,尝试探索“两权”抵押贷款。2016年3月24日,国家“两权”抵押贷款暂行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哈尔滨银行凭借前期探索积累的经验迅速做出反应,推出以土地经营权抵押为核心的农户贷款产品“金秋贷”,并于该办法出台后的4日内,向方正县4名农户成功发放了18万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全国首批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

  哈尔滨银行还引入龙蛙农业金融租赁公司等第三方土地流转公司,通过与其合作,规避土地流转风险,提高放贷速度。目前,“金秋贷”从提出申请至贷款发放仅需3天左右。截至2016年末,该行累计发放“金秋贷”4718笔,贷款金额超过4亿元。

  同时,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难问题,哈尔滨银行也对此进行专项调研,因地制宜推出创新的信贷方式。

  哈尔滨银行副行长孙嘉巍告诉记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需求主要是土地流转费用,当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根据这一需求创新推出了‘地贷通’融资业务。”如今,以“地贷通”为标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业务,已覆盖省内齐齐哈尔克山、克东、依安、讷河、拜泉县以及哈尔滨、绥化、七台河、牡丹江、双鸭山、农垦等地区。截至目前,该行已为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富裕县等地区3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4亿元。

  此外,2016年,哈尔滨银行与黑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采取“银行+担保公司+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模式,发挥各自优势,互补共享资源,创新协同发展,实现以担保撬动贷款,以贷款拉动农业的财政金融复合支农的新模式。构建覆盖黑龙江农业产区的“银担合作”网络,化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破困扰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瓶颈。

  截至2016年末,哈尔滨银行累计投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23.64亿元,有效盘活农村存量资产,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黑龙江农村金融工作注入新活力。

  “针对农村地区融资普遍缺少抵质押物这一现状,哈尔滨银行积极创新差异化抵质押方式,破解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题,目前取得良好的成效。”孙嘉巍总结说,一是广泛运用基于仓单、存货、动产等权益质押担保方式;二是率先开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三是创新尝试粮食直补账户质押、农机具抵押、地上收益权质押等多种农村地区特有的担保方式。

  在强化“三农”服务资源配置方面,要不断推动专项直接债务融资。对此,哈尔滨银行始终坚持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倾斜信贷资源配置,优先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规模,持续加大对县域地区和“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

  哈尔滨银行上市后,随着资本金的增加,融资能力大幅增强。2015年上半年成功发行了“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募集的60亿专项资金已全部投入“三农”领域使用。目前,通过扩大农村地区客户融资担保范围,有效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不足和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过腹增值”初见成效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调研考察时指出,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对于黑龙江来说,就要加快畜牧产业发展,实现“过腹增值”。

  “家财万贯,带毛不算”,传统的金融理念一直束缚了养殖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哈尔滨银行从满足老百姓对优质肉蛋奶的消费需求出发,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以及畜禽种类的特点,积极尝试多种业务模式,全力支持以“两牛一猪”为重点的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农户牲畜抵押登记制度不尽完善,畜牧业贷款主要以保证金、养殖户联保、房产抵押等担保获得,而抵押物不足又使得养殖户无法获得与企业生产经营所匹配的足额贷款,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和养殖户,制约着畜牧业规模化经营。”孙嘉巍告诉记者,针对这一困境,在2016年下半年,哈尔滨银行取得活体畜禽抵押贷款产品的研发突破。该行以《黑龙江省活体畜禽抵押贷款指引》为指引,在前期业务探索的基础上,在同业中率先推出活体畜禽抵押贷款产品——畜保通,可抵押的活体畜禽种类包括奶牛、肉牛、肉羊、肉猪等。

  孙嘉巍介绍说,“畜保通”产品采取“活体畜禽抵押+保证人+应收账款质押”的新型担保方式,同时要求农户办理奶牛养殖保险,以此强化对信贷管理关键环节的控制。贷款主要应用于包括购买生产资料、饲料、畜禽幼崽等在内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了保证信贷投放的实效性,预防养殖企业抵押活畜流失或被非法转让,哈尔滨银行在开展“畜保通”业务时,还与牧业公司和当地畜牧局共同签订三方畜禽存栏监管协议,明确各自监管职责,并将“互联网+”理念引入贷后管理中,即牧业公司在养殖场内安装多机位监控设施,信贷员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采用手机端远程监控,以实现对抵押畜禽动态的实时监测。

  打开一个手机应用,一家奶牛养殖场的多机位监控画面立刻映入眼帘。仔细查看了每个画面后,信贷员便完成了一次贷后例行检查。现在,通过手机APP随时能够考察了解原本该实地进行的贷款户经营动态。

  2016年11月,在哈尔滨银行大庆分行的努力下,“畜保通”业务首先在大庆试点落地,并于2016年12月在大庆地区实现了抵押登记手续的正式办理。

  杜蒙县华慧牧业有限公司是办理哈尔滨银行“畜保通”业务的第一位养殖户,顺利获得3年期83万元流动性资金贷款,用于购买青贮饲料,解决了资金短缺的困扰。

  得到“畜保通”帮助的还有杜蒙县富民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以奶牛养殖为主,公司现有员工10人,牧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有奶牛160头。曾经因抵押物不足无法获得足额扩建贷款,2017年1月23日,富民牧业顺利地从哈尔滨银行获得期限三年的“畜保通”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购买奶牛,扩大经营规模。目前该公司所应用的就是“畜保通”的“互联网+养殖场实时监测”的贷后管理方式,既方便快捷又解决了生产经营难题。

  在此基础上,哈尔滨银行又探索出“政府+核心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信贷模式,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升级。在降低风险的同时,释放出服务畜牧业的金融“第一推力”,有效推动了当地畜牧业的加速升级。

  据哈尔滨银行零售信贷部副总经理王丽介绍,该行采用“政府+核心企业+银行+保险公司”的业务模式,对双城雀巢、安达贝因美等乳品加工企业的奶源供应养殖户发放畜牧业养殖贷款,目前已累计投放金额超1.5亿元;采用“公司+合作社+养殖户+银行”的业务模式,向哈尔滨大昌实业有限公司上游的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及养殖户发放贷款,为订单养殖户综合授信3000万元。

  据了解,早在2013年,该行在哈尔滨分行双城支行进行试点,积极与双城雀巢公司及地方政府洽谈沟通,于当年11月11日发放了第一笔规模奶牛养殖贷款,目前该业务已覆盖双城区12个乡镇、19个村,乡镇覆盖率达到50%,整体风险状况良好。在获得该行的金融支持下,双城市奶牛养殖户共购进奶牛4500头,实现利润3600万元,推动了奶牛规模养殖业迅猛发展,带动了周边400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了双城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双城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截至2016年12月末,哈尔滨银行畜牧产业贷款累计投放27亿元,累计投放户数1600余户,活体畜禽抵押贷款累计投放1.17亿元,为助推黑龙江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实现“过腹增值”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驱动现代农业加速蝶变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如何持续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一直是哈尔滨银行探索的方向。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基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特色,哈尔滨银行实施了特色农业支持战略。

  为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哈尔滨银行优先选择支持水稻种植农户和相关加工生产企业,对哈尔滨市五常县、牡丹江市响水县、绥化市庆安县等水稻特色生产区域进行了重点金融支持。此外,该行还对牡丹江地区的木耳种植、伊春地区的旅游养老产业、大庆地区的蔬菜瓜果暖棚种植等特色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当地的特色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首要的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哈尔滨银行副行长孙嘉巍说,借助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和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实施的有利契机,哈尔滨银行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针对客户群体特点,创新推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产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产品、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产品,建立了涵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龙头企业四位一体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品体系。

  截至2016年12月末,哈尔滨银行已累计向哈尔滨地区投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4.33亿元,有效促进了农业集约经营与规模化发展。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还应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创新推出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驱动现代农业加速蝶变。”孙嘉巍向记者说明哈尔滨银行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的构想。

  对此,哈尔滨银行在产品创新上摒弃了传统的注重企业抵押担保的融资业务局限,以未来收购粮食总量控制、滚动质押为创新突破口,以企业资产最高额抵押作为风险防控底线,结合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开发整合出了从种到收、从收到卖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

  孙嘉巍指出,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在解决农民卖粮难、存粮难、去库存、增价值、积极支持改变黑龙江“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的农产品产业布局,将优质农业资源转化为优势经济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展及服务向专业化、特色化转型,具体说来分为三部分。” 孙嘉巍说,一是以盘活企业资产为手段,以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为目的开发本产品;二是针对粮食仓储、加工企业研发水稻种植集约农贷项目,推动企业开展粮源基地建设,提高产能,延伸融资链条,形成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三是针对粮食贸易企业和港口大宗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研发线上贸易融资产品。

  同时,该行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稳步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产品开创了“龙头企业+银行+合作社+农户”银企合作的新模式,将风险管控措施前移到种植、收储、加工各个农业生产和经营的运营全流程中,贯穿从种到收到加工或贸易转化全过程,以验粮付款,还款提货的操作模式,有效的防控了传统现货质押业务的质物权属易产生争议、质物数量及质量难把控的众多弊端,增强了风险管理水平。

  截至2016年末,哈尔滨银行累计支持哈尔滨地区涉农龙头企业219户,金额31.9亿元,投放三农产业链贷款174户,金额3亿元。

  从哈尔滨中心城区向东南23公里,记者一行来到了哈尔滨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阿城。近年来,阿城坚持以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为先导,着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型、观光型、休闲型、科技示范型”五型农业,地产菜、鸭稻米、粘豆包、小浆果等特色农产品备受欢迎。目前,全区已建成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区2处、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3万亩,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5个,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674个,先后获得全国“大蒜之乡”、“大米之乡”等荣誉,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哈尔滨银行阿城支行营业网点,记者见到了哈尔滨银行第一批农贷客户之一的何国彬,他是当地有名的水稻种植大户。

  “今年我6 1岁,不符合哈尔滨银行的贷款条件了,但我儿子接替我成为了哈尔滨银行的客户,我家与哈尔滨银行的合作还要继续。”家住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乡城建村的何国彬说。

  据介绍,早在2005年2月,何国彬在哈尔滨银行办理了第一笔贷款,以“五户联保”形式贷了5000元用作买种地的化肥和农机具,他也成为了哈尔滨银行第一批农贷客户。十几年过去了,何国彬的水稻种植面积从当初的15亩发展成现在1500亩,种植面积扩张了100倍。以每亩水稻保守估计收获1500斤来算,一年下来约收入30多万元。

  哈尔滨银行阿城支行副行长王萧宇向记者介绍说:“何国彬之前是‘五户联保’形式贷款,现在是单户信用贷款,贷款产品叫农户种植贷款。”

  “之前给了5000元是雪中送炭,现在贷款5万元叫锦上添花。”何国彬满意地告诉记者。现在他贷款主要用来农机具、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的购买。土地从别的农户那流转城堡过来,每亩地500块钱。

  “哈行办手续方便,不用求人,没有人情费,办贷时间快。这是我选择哈尔滨银行的重要原因。”何国彬笑着说。王萧宇补充说:“农户种植贷款是走独立审批流程,为的是办贷方便快捷。”

  早就听说阿城是“大蒜之乡”,而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白城大蒜。说起哈尔滨银行的涉农贷款,家住阿什河乡白城的郭春秋也赞不绝口。据介绍,郭春秋从2010年首次在哈尔滨银行贷款3万元,用于购买种子种独瓣蒜,当即便获得丰硕收益。目前她种了10万亩地大蒜,还自己经营了一家售卖蒜种的店铺。今年她又贷了10万元,去山东买大蒜种子,然后通过自己家店卖到村里村民,带领大家一起种蒜。

  “在我的带领下,村里好多村民也到哈尔滨银行贷款种蒜。”郭春秋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村3000户左右,其中4组在我带动下有百余户都在种蒜。目前,全村里有一半人都靠种蒜为生。

  “像郭春秋这样的客户已经在当地形成致富带头作用,我们哈行当然更加愿意支持她。”阿城支行副行长王萧宇说,“此外,我们还要求在村头公开信贷员的名片及电话,注重在源头控制信贷员的道德风险。”

  走在哈尔滨街头,一枚由4片橙红两色花瓣组合而成的正方形图案格外引人注目。该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正是哈尔滨银行的标识,标识的灵感来源于哈尔滨市花——丁香花,4片花瓣分别代表“信任、温暖、链接、承诺”。标识整体形状为方形,寓意哈尔滨银行不仅在财政上具有稳定性,同时还是客户群体的坚强支柱。内部交织的弧线由丁香花瓣造型演绎而来,寓意银行与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手手相牵、心心相连,传达出雪中送炭的核心理念。

  匠心独具的品牌标识,蕴含了“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的价值观——哈尔滨银行不仅以独具特色的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成为客户成长的稳健支撑,更将这份信任、温暖、链接和承诺践行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去。

  未来,哈尔滨银行将继续坚守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的市场定位,不忘“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三农’、服务城乡居民”的创立初心,继续坚定不移的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